健力宝成员处境各不相同 是什么让手足兄弟形同陌路

健力宝成员处境各不相同 是什么让手足兄弟形同陌路

特约记者谭泽报道

三十功名尘与土。当李玮锋于12月1日在海口度过29岁生日步入而立之年时,我们蓦然发现,那支曾经代表着“青春”符号的健力宝队,不可避免地老了。这批生于1977-78年的梦想一代,职业生涯已近暮期,其中约半数的球员甚至已经退役。

如果时间可以分割,那么1993至1998年,肯定是他们共受孤独磨难的5年;1998至2007,则是他们各自的人生定型的10年。30岁时回头,许多往事欲说还休;而未来的人生,许多人还在迷惘。

5年,相依为命

1992年底到1993年初的那段时间里,中国足球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派遣健力宝中青队赴巴西留学。第一批入选的22名小球员,是经过全国千挑万选出来的“尖子生”,朱广沪、李辉、刘志才也是当时大有前途的年轻教练。1996年初,又有7名幸运儿入选,镀上“健力宝”这层金烙印的达到了29人。

在那个年代,出国代表的是一种身份,是一种“飞上枝头变凤凰”的骄傲。能挤上这趟船的,有的家庭是水到渠成,有的家庭是倾其所有,以至于后来孙继海、张玉宁这些被挤下来的失意者,始终会有一种忿忿不平的感觉。

不过,留洋的艰辛是他们走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。在巴西,队员们小到拔牙大到开刀,朱广沪都得一手打理。有次郝伟突然胃穿孔,疼得在地下打滚,老朱陪着他去医院,医生张嘴就问:“谁是家属,谁可以签字?”朱广沪说,他当时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压抑。当钻子打孔进到郝伟的胃里,然后抽血治疗,整整一个半小时朱广沪都等在手术室门口,直到护士出来告诉他“脱离危险了”,朱广沪才终于流下了激动的热泪。

在巴西,健力宝人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深厚感情,可这种温馨也是一种无奈。在巴西前后集训了近5年,健力宝队始终不能进入当地的文化环境、竞赛体系,他们事实上是孤独地相依为命。许多年以后,他们回想起来时,几乎全是摇头和叹息,捕鱼、爬墙、蚊叮虫咬成为他们记忆的主体。

而从足球专业上看,他们在桑巴王国最多也只学到了一些皮毛,这些人并没有显示出比呆在国内取得更大的进步。从后来国奥、国家队的结构来看,来自健力宝的球员越来越少。那些年前所未有的磨炼,到底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财富?还是得不偿失所浪费的青春?无人能作出回答。

从兄弟到陌路

30岁的时候,随健力宝球员的年龄一起流逝的,或许还有小时候那种少小无猜的友谊,许多球员间慢慢形同陌路。

健力宝队刚解散的那几年,球员们联系还很多,特别是那些在俱乐部并不如意的球员。2000年冬天,健力宝队曾在北京聚会过一次,已结束了足球生涯的韩涛在被记者问到手机号时,老实巴交地说:“我没有手机,有事你就找邱卫国吧。”那时他天天和邱卫国在一起,找他只能先联系邱卫国。在聚会上,队员们还给韩涛捐款。再后来,韩涛有了自己的手机,他说手机是邱卫国给买的,前几个月的手机费也都是邱给交的。邱卫国甚至还帮他在力帆俱乐部找了一份梯队教练的工作,韩涛一直干到现在。

只是这种兄弟式的故事,并没有持续到现在。尤其是到后来,球员们的差距越来越大,有的是国家队主力,有的到欧洲留洋,有的却退役了只能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。于是,不同阶层的球员们的联系越来越少,慢慢淡忘。

10年间,许多球员都已脱离了足球圈,对他们来说,留学巴西只是一个遥远的梦,而他们早就醒了。王磊、陈文奎、杨晓平都是不到25岁就退出了职业足球。陈文奎因为跟腱受伤,很早就回到广东梅县的老家,2002到2003年一直在踢业余联赛。

更令人唏嘘的则是鲍文杰,他本是已在深圳打上主力,但在1999年一场联赛中被对方球员踢成重伤成了废人,而踢他的球员据说是他的情敌,下黑脚报复。此年,他到处找队试训,最后还去了新加坡新麒可仍被退回后,因为人们认为他已不是一名职业球员。在对足球圈进行了一阵反思后,鲍文杰痛下决心与足球彻底决裂,与朋友合伙做起了汽车生意。现在的生意如何,如今的健力宝球员都已和他失去联系无从得知。

恩怨朱广沪

过去的这10年,朱广沪与球员们的关系也在微妙变化。30岁的大佬们,已不再是对朱广沪百依百顺的“干儿子”了,他们的翅膀已硬。

朱广沪在中国足坛的“教父”地位,正是从健力宝队时开始的。健力宝队解散后一年,1999年那届国奥队,朱广沪是霍顿的助理教练,而国奥几乎就是健力宝队原班人马。接下来朱广沪到深圳队,他的健力宝弟子李玮锋成了队长,深圳足球开始了5年的“朱广沪-李玮锋时代”。从平安到健力宝,朱广沪凭借个人在中国足球的深厚人脉,先后调来了郑智、李雷雷、郑斌、周挺、李明、忻峰,然后依靠李玮锋、李毅,从保级一直奋斗到夺冠。2005年初,朱广沪跃上了国家队主教练的宝座,“健力宝系”终于从地方开始统治国家队。

可是,随着地位的越来越高,朱广沪对弟子们的“统治力”却越来越弱。2004年中超,深圳作客山东,第56分钟,李金羽在禁区前沿打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入球,这让防守他的李玮锋上火,两人在禁区里发生了冲突,从怒目而视变成互相卡脖子,李玮锋最后把李金羽推了一个踉跄。场边教练席上的朱广沪一切看在眼里,寒在心里,他手下两个最出色的弟子,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把过去多年的恩恩怨怨彻底暴露人前。而早在2002年底,埃弗顿的英国佬都觉得很奇怪:李铁和李玮锋这两个被科健打包送来的中国人,竟然形同陌路。他们当然不知道,这两个脾气都极火爆的腕儿早在巴西时已经水火不相容了。

这种微妙的关系到了2007年终于“扩大化”。在国家队亚洲杯上,朱广沪一意孤行将完全打不上球的李铁召入国家队,导致全国媒体炮轰;而他多年的心爱弟子李金羽在被他抛弃后,也终于向老朱开炮。

也许,经过10年的沉淀,在“健力宝系”三十而立的时候,历史才终于把当初的功过还原——当年选择的创新留洋方式,为中国足球留下了这一批人才;而当年选择的错误培养方法,却造就了他们身上难尽人意的性格缺陷。

除朱广沪之外,当年健力宝队的教练们现在也纷纷退居二线。李辉当过长春亚泰和北京宽利主教练,现在成了电视解说员;金正民退休后任中国女足技术顾问;刘志才和国作金几年前曾在多支球队间流动,如今都已淡出。“健力宝队”已接近一个历史名词。


拉里莎·奥利韦拉
西班牙國家足球隊